图书馆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校际红色主题阅读分享会

       12月19日下午,图书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动成都东软学院图书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了“品味红色经典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阅读分享会。本次活动旨在加强校际交流、促进校际合作,为引导广大学生深入研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成都东软学院图书馆馆长巨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欧阳稚文、成都东软学院图书馆资源建设科科长张勇、阅读文化科科长梅珊等师生15人和我校图书馆馆长王林、马院公共基础部党总支书记郭旗、马院院长助理张庆虹和英语语言文化与翻译学院、国际传媒艺术学院学生代表总计60余人参与这场精神的盛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图书馆学生助理、主持人冯玉洁同学在开场致辞中强调了红色经典在青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红色经典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光荣与梦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阅读分享环节,来自教育与体育学院2022级学前教育专业的杨才月同学深入分享了《毛泽东选集》中的农民问题、愚公移山精神和《论十大关系》,她强调尽管时代变迁,但《毛泽东选集》的历史背景、时代环境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现实价值和智慧启迪依然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家书不仅是情感的载体,也是历史的见证。英语语言与翻译学院的2022级ACCA班刘雨晴同学通过红色家书《见字如面-信仰的力量》中节选夏明翰分别写给母亲、妻子和大姐的书信,展示了家书文化在中华民族情感记忆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红色家书作为党史资源和精神财富的独特价值。国际传媒艺术学院的2023级国际传媒与新闻专业的沈佳琪同学通过《火种——寻找复兴之路》一书,通过作者简介、时间脉络、读书体会等带大家回顾了中华民族探寻复兴之路的百年历程。她认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铭记历史,延续革命先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全面小康、贵在“全面”。国际商学院2022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学加下姆同学以《格桑花开幸福来》为题,分享了自己家乡甘孜州丹巴县甲居藏寨嘉绒儿女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念党恩的穷山村已成小康村的故事。在红色精神的浸润下,学加下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她寒暑假积极参加“魅力丹巴 志愿同行”甲居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咨询、拍照、合影、指引及齐跳锅庄等服务,在服务和奉献中让青春闪闪发光。

       在嘉宾点评环节,成都东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欧阳稚文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精彩分享,希望同学们持续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多读书、读好书,尤其要选择那些能够启迪智慧、塑造品格的好书,进而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涵。成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张庆虹老师在点评中勉励同学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静心阅读,快乐阅读,在阅读中感悟历史、传承精神、坚定信念,要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入脑入心,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和奋进精神。

       红色经典作为中华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斗力量的重要载体。通过此次阅读分享会,在经典中追寻红色记忆,在前行中坚守为民初心,激发更多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时代新人。


供稿 沙马银花 冯玉洁
摄影 秦馨栏 赵梓屹(国际传媒艺术学院)
审核 邓浩